?污水處理運營是指對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日常運行管理、維護,確保污水處理系統穩(wěn)定、高效地運行,以達到國家或地方規(guī)定的污水排放標準,同時合理控制運營成本。
?
工藝運行管理
工藝參數監(jiān)測與控制:對污水處理工藝中的關鍵參數進行實時監(jiān)測,如流量、pH 值、溶解氧(DO)、溫度等。根據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,這些參數的控制范圍有所不同。例如,在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過程中,好氧池中溶解氧一般控制在 2 - 4mg/L,通過調節(jié)曝氣設備的運行來維持合適的溶解氧水平。
工藝流程優(yōu)化:根據污水水質變化、處理效果以及運營成本等因素,對污水處理工藝流程進行優(yōu)化。例如,當進水的有機負荷發(fā)生變化時,調整曝氣時間、污泥回流比等參數,或者改變生物處理單元的運行方式,以確保處理后的污水達標排放。
設備管理
設備日常維護:包括設備的清潔、潤滑、緊固、防腐等工作。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,如水泵的葉輪磨損情況、風機的皮帶張力等。對于一些易損部件,如曝氣頭、格柵的耙齒等,建立定期更換制度。例如,曝氣頭在長期運行后可能會堵塞,一般每 1 - 2 年需要檢查和更換部分堵塞嚴重的曝氣頭。
設備故障維修:當設備出現故障時,及時進行維修。建立快速響應機制,配備專業(yè)的維修人員和必要的維修工具、備件。對于一些關鍵設備,如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泵、污泥脫水機等,要制定應急預案,確保在設備突發(fā)故障時能夠采取臨時措施,減少對污水處理的影響。
設備更新與改造:根據設備的使用壽命、技術發(fā)展以及處理工藝的要求,適時對設備進行更新和改造。例如,隨著環(huán)保標準的提高,一些老舊的污水處理設備可能無法滿足新的氮、磷去除要求,需要對設備進行升級改造,如增加深度處理單元或更換高效的生物處理設備。
水質檢測與管理
進水水質檢測:對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進行全面的水質檢測,包括常規(guī)指標(如 COD、BOD、SS、pH 等)和特殊指標(如重金屬含量、有毒有害物質等)。建立進水水質檔案,分析進水水質的變化規(guī)律,為污水處理工藝的調整提供依據。例如,如果進水含有較高濃度的重金屬,需要采取相應的預處理措施,防止重金屬對后續(xù)生物處理單元造成毒害。
出水水質監(jiān)測:嚴格按照國家或地方的排放標準,對處理后的出水進行實時監(jiān)測。采用在線監(jiān)測設備和實驗室檢測相結合的方式,確保出水水質穩(wěn)定達標。對于出水水質不達標的情況,及時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進行處理。例如,當出水的氨氮超標時,可能需要增加曝氣時間、調整微生物菌群結構或者添加化學藥劑進行輔助處理。
水質數據管理與報告:對水質檢測數據進行系統的記錄、整理和分析。定期向上級主管部門、環(huán)保部門等報送水質報告,同時利用水質數據分析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狀況,評估處理效果和運營成本之間的關系。
污泥處理與處置管理
污泥產生量控制:通過優(yōu)化污水處理工藝,減少污泥的產生量。例如,在生物處理過程中,提高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分解效率,降低剩余污泥的產量。同時,對污泥的性質(如含水率、有機物含量等)進行定期檢測,為污泥的后續(xù)處理提供基礎數據。
污泥處理工藝運行:常見的污泥處理工藝包括污泥濃縮、污泥脫水、污泥穩(wěn)定等。確保這些工藝環(huán)節(jié)的有效運行,如在污泥脫水過程中,控制好污泥的進料量、加藥量和壓榨壓力等參數,使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合適的水平(一般要求脫水后污泥含水率低于 80%),便于污泥的后續(xù)處置。
污泥處置方式選擇與管理:根據污泥的性質、當地的環(huán)境條件和政策法規(guī),選擇合適的污泥處置方式,如土地利用、污泥焚燒、衛(wèi)生填埋等。對于污泥的土地利用,要確保污泥符合相關的衛(wèi)生標準和農用標準;對于污泥焚燒,要做好尾氣處理,防止二次污染。